□廖海金

“老年代步车”以其价格便宜、易于操作等特点,正逐渐成为市场热销产品,特别是老年群体的新宠。在三四线以下城市及乡镇农村,由于交通没有大中型城市发达,廉价的“老年代步车”可以给中低收入人群、老年人群体带来诸多便利,如代步、替没时间接送孩子的年轻父母分担家庭任务,甚至不少年轻人因为限号措施也加入这一“家族”。

在供需两旺的同时,“老年代步车”尚缺乏明确的管控措施,逐渐越造越大、越跑越快。一些“老年代步车”在行驶中频频违法,如同新型“马路杀手”。据媒体报道,去年四川省自贡市荣县南门桥发生一起“老年代步车”坠河的事故,导致3名老年人被困遇险。据江西省新余市交管部门统计,在2015年至2019年审理的道路交通案件中,随机选取100件统计后发现,涉及“老年代步车”的案件有12件,且“老年代步车”负同等以上责任的案件比例较高,主要因为占用机动车道行驶、闯红灯、逆行等交通违法行为较为突出。

“老年代步车”乱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生产、质检、销售、末端执法等多个环节。有的“老年代步车”大小和内饰与机动车几乎无异,但前排没有安全带,竟需要和后排共用;有的蓄电池电压72伏,最高时速能达到60公里,明显超出我国电动自行车的“国标”。早在2016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就对“老年代步车”做过专业的碰撞试验,结果显示当发生碰撞时,车内人员均不同程度存在生命危险。

另外,由于目前还没有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老年代步车”进行规范管理,一般情况下,交警部门只能劝说驾车的老年人不要驶入机动车道,只要其不违反交通法规,也难以对其进行处罚。这些问题导致了“老年代步车”在管理上存在法律空白,这是造成“老年代步车”乱象的主要原因。

可见,治理“老年代步车”乱象刻不容缓、迫在眉睫。但从目前大众对“老年代步车”的需求角度来说,治理“老年代步车”乱象,不宜直接禁止其生产、销售和上路,关键是要严格规范、严格监管。

一方面,交管部门急需制定出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电动车的驾驶行为,规定限行区域和时间,对于不遵守规则的代步车做出相应的处罚,严格审查老人的健康状况以免安全事故屡禁不止。同时,老年人在驾驶代步车之前也应接受相关的知识培训和考核驾照。

另一方面,从顶层设计上,有关部门要制定严格的“老年代步车”的质量标准,确保在市场上销售的“老年代步车”都是符合标准的车辆和安全的车辆。要做到这一点,监管需要前置,严格规范“老年代步车”的生产、销售等环节,禁止和重罚生产、销售不合格“老年代步车”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