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马冠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8日讯 1月8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中国经济网协办的“2020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京召开。食品类产品通过网络视频直播带货打破了时空限制,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马冠生在解读中表示,食品作为直播带货中重要的商品品类,更要明确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政府监管部门、电商平台等环节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网络视频直播带货为我国社会经济秩序的快速恢复提供了温暖力量,并在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期少数直播带货的产品因为质量不过关而导致“直播翻车”、“货不对板”,影响了整个行业的风评。直播带货是一种火热的流量经济,尚需社会各界携手努力,使这种新兴的网络营销模式行稳致远。

中国经济网舆情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1月1日至12月24日共监测到与“直播带货”相关的纸媒报道10.3万余篇,新闻网站文章233.4万余篇,手机APP消息122.4万余条,微信公众号文章141.9万余篇,微博原发、转发865.8万余条,博客2.3万余篇,论坛发帖46.3万余条。

从舆情话题趋势图可以看出,全年舆论对“直播带货”的关注度均处在一个较高水平。“618”、“双十一”等购物节更是将带货直播热度拉到峰值。11月,辛巴团队成员在直播间售卖燕窝,但不久就有消费者质疑其所销售的燕窝成分不对,再次引发舆论热议。

从事件地域声量排行图可以看出,北京、上海、湖北、广东、浙江等地区相关舆情热度较高。

对此,马冠生表示,网络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兴的流量经济,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消费者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消费者应秉持理性消费观念,从规范和信誉度好的网购平台选购产品。

点击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