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钟情清华北大毕业生 “名校生”等于“名师”吗
记者 唐芊尔 陈鹏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05日 09版)
刚进入寒假,教育培训机构的广告早已铺天盖地。
在这些广告上,“小初高寒假全科名师隆重推出”“超300人毕业于清华北大”“清华北大名师资源超过20%”等宣传标语被突出处理,清北毕业生已成金字招牌。
培训机构为何如此钟情清北毕业生?到底有多少清北毕业生进入了培训机构?他们进入培训机构是“大材小用”吗?学霸真能教出学霸?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培训机构“下血本”
清北毕业生薪资自成一档
在刚结束的秋招中,北京大学应届毕业生陈默已经拿到了几个心仪的offer——无一例外,全部来自培训机构。他也发现,近几年去培训机构工作的校友越来越多。
“北大就业”官方微信号发布的2020届毕业生去向报告显示,中国语言文学系列举的三个本科毕业生教育业典型就业单位,全都是培训机构。清华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从2019年到2020年,包括培训机构在内的教育业就业人数,从316人上涨到436人,占比从11.8%上涨至15.5%。
相比公务员、央企、国企,在人们的传统眼光中,不太起眼的培训机构,正蓄势待发。
有媒体报道,各大互联网、教育培训巨头以及培训机构新秀在布局应届生招聘时,都将清北毕业生作为重点关注对象。2020年3月,字节跳动发布招聘信息表示,为了大力推动教育业务,教育业务将招聘超过一万人,其旗下的清北网校在招聘教师岗中明确规定要求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好未来旗下学而思网校的“千里马计划”从2020年也开始优选清华、北大等优秀毕业生;新东方、作业帮、掌门一对一等在线教育机构招聘也优选双一流院校及海外名校的毕业生。
选择在培训机构就职,对袁真而言“不是一时脑热”,她去年从北大顺利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原本倾向于教育和体制内的求职方向,“考虑到薪资待遇和工作氛围,做完排除法,就把目标聚焦在了教育培训行业。”
“当时,抱着试试的心态投了简历,很快就拿到了offer。”袁真补充道,“其实我也面试过其他培训机构,但这家的薪资开得是最高的,就顺理成章地决定了。”
教育培训行业薪酬普遍较高,但对于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培训机构又能开出怎样的报酬呢?
“机构给清北学生开出的保底年薪基本上是30万至40万元,这已经是应届文科生能拿到的最高工资水平了。”袁真介绍,她的一个朋友,也是北京一所985高校的毕业生,到手的工资仅仅是自己的一半。
袁真直言,“在薪资上,培训机构将清北毕业生自成一档。换句话说,高薪就是给我们开的。”
北大本科毕业后就加入培训机构的陈雨阳也告诉记者,在这个行业里,清北毕业生的起薪普遍为30万至40万元。如果跳槽去别的机构,薪资翻倍,也是常见的事。
工作四年多,陈雨阳已经成为所在机构某部门负责人,而他的年薪也早已超过了七位数。
“一些新成立的培训机构,尤其是在线教育公司,在允诺高薪之外,有的甚至还承诺股权作为激励,可以说是为了争抢清北名师不惜下血本。”在某家老牌培训机构工作的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许然表示。
当然,高薪酬并非吸引所有清北学生投身培训行业的唯一驱动力。
许然告诉记者,自己选择教育培训行业,薪资并不是主要的考虑因素。在培训行业,一个刚刚入行的新教师,只要能力足够出色,在授课的表现和学生家长的反馈上,可能超过入行十年的名师。这种“高成就、高回报”的工作,让他找到了“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
广告“掺水”
“知名机构清北教师低于10%”
孩子从五年级开始,北京家长马静伊就把他送进了培训机构。
选课的时候,马静伊会仔细审核老师的简历,从毕业院校、任教时间、获奖情况去判断老师的优劣,“现在名校毕业的老师越来越多”。清北毕业生对她来说是“有吸引力的”。
在这家培训机构的官网上,“小初高寒假全科名师隆重推出”“48位清华北大毕业名师”字样,被放置在显眼位置。在师资介绍一栏,甚至还有一位哈佛大学教育学硕士,她的特点是“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考能力”。
马静伊的感受是“找到个名师,解决了孩子学习效果的大半问题”。一年下来,她花了近一万元,请名师给孩子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面对市面上纷繁复杂的机构、课程,到底选哪家、怎么选?马静伊的选择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家长的心态——有了清北名师,就多了一重保障。
对培训机构而言,抓住一切机会打出“清北名师”的招牌,也成为各家机构在激烈竞争中吸引消费者的普遍策略。
许然的观察是,无论培训机构本身的定位是突出名师,还是突出课程体系,只要有受聘教师拥有清北背景,公司一定会以此作宣传,其次,才会关注他们的教学年限、所得奖励等。
但是,铺天盖地的广告背后,学生都能享受到货真价实的“清北名师”的课程服务吗?
陈雨阳表示:“即使是我在的主打名师的培训机构,清北毕业生的比例都不超过教师总人数的10%。这个比例,在其他机构,可能会更低。”
按照陈雨阳的提示,记者在某家培训机构“北大名师班”的介绍里看到,课程共有十余名名师轮流授课。但仔细查看老师的介绍后,只有不到一半的老师毕业于北大。
一些机构打着“清北名师班”的名义,实际师资情况却“掺了水”。陈雨阳说,“到底是不是真有清华北大老师上课,存在很多猫腻。”
一种情况是,广告上的清北名师,虽然也毕业于清华、北大,但拿的学历证并非大家通常以为的全日制本科或研究生学历。“清华北大有很多成人自考、研修项目,但广告上并不会标注得那么清楚,一些机构老师就鱼目混珠地自称清北毕业。如果家长不深究,就很难被发现。”陈雨阳透露。
另一种情况是,广告上的清北名师确有其人,学历也货真价实,但他们只负责出现在招生的广告上。当家长点进链接、申请试听时,客服便会找借口推荐其他老师给家长。
陈雨阳说:“有的清北毕业生讲课表现力不强,在招生试讲时不占优势。这种老师,公司会宣传招牌,后期再换一个有经验的老师来试讲。”
“一些机构有关清北名师的广告内容,的确存在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的成分,涉嫌违反了广告法和反不当竞争法中的相关规定,一定程度侵害了学生家长的正当权益。”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圣足指出,“但是,由于缺乏综合执法手段,光靠教育行政部门的力量,很难解决这个问题。”
“学得好”不一定“教得好”
正面影响或更有价值
对货真价实的清北毕业生们而言,进入培训机构就意味着一定能教出学霸,就一定比其他老师教得好吗?答案也没那么简单。
“清北毕业生作为老师,在面向特定学生群体授课时的确有着独特的优势。”许然以他熟悉的理科培训举例,“针对参加理科竞赛的同学,确实只有清北等有过竞赛经历的名校毕业生才能教。”
报名参加这些培训班的同学,本身的资质靠前,他们中的有些同学,也不再需要老师讲课来帮助他维持成绩。对他们而言,参加培训班的目的,是从老师那里获取冲刺竞赛和清北的经验。许然说,“而这些经验正是清北毕业生独有的。”
面对这部分资质和成绩顶尖的学生,清北毕业生教出学霸,可能只是时间早晚和数量多少的问题。但是,当清北毕业生进入了校内学科培训的赛道,清北的光环却可能会失效。
在效果评价上,来自家长的判断,更为直接。
从三年级就开始给孩子报培训班,几年下来,北京家长张杨试听过的各类培训课已有几十种。本身从事教师工作的她认为,“清北名师会成为吸引我的因素,但不会是主要因素。因为并不是上了清华北大,你的教学方法就一定是得当的,有时候自己学明白了,但不一定能表达清楚。”
张杨表示,在试听课程中,她会重点考察老师的教学方式、看孩子是否感兴趣。“我会更看重课程体系的设计,包括跟课内知识的衔接,跟机构其他课程体系衔接的问题。另外,课程效果好不好,和老师的课堂秩序管理水平也密切相关。”
“从经验角度出发,清北毕业生掌握知识较多,学习能力普遍较强,加入培训机构,具有一定优势。”对于从“学得好”到“教得好”,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宗晓华也存在疑问,“掌握知识和传授知识是两件事。作为教师,不只在于你有多少学问,更重要的是你能教会学生多少学问。如何习得这个关键的转化能力,还是属于教育学科的范畴。”
从“学得好”到“教得好”,入职不到一年的袁真,曾遭遇过滑铁卢。学生和家长不仅对于教师的学历和能力有要求,还希望获得有趣生动的上课效果,在课堂上,她必须一口气讲完很多知识点,还得讲得活泼有趣。
“学生和家长对课程的期待也在随时变化,每节课后我都要根据反馈调整上课风格和节奏。”袁真说,“磨合一直都在进行中。”
即便是拥有丰富课堂经验的清北毕业生,就真能教出学霸?
宗晓华说,学习是非常个人的行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各不一样。以数学为例,从学习风格上,有的学生是视觉图像型,有的学生属于逻辑推理型,即便是在同样解出题目的前提下,不同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不会完全相同。“培训机构看中学生在分数上的提高,而较少关注学生思维差异。”
大部分参加培训班的普通学生的资质处于中等水平。即便是清北毕业生也难以保证,遵照他们此前学习的方法,就能进行有效学习,“从概率上说,成功的经验往往难以复制。”宗晓华补充。
董圣足指出,“无论是清北毕业生,还是机构的其他教师,经过机构的专业化训练,其在应试教育方面或许都有可能做到极致。客观地说,一些机构借助科技手段,通过课程游戏化和学情监测等形式,的确调动了不同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加上课后施以的精准习题作业,其在提分方面的针对性相对是比较强的。这迎合了相当一部分家长的需要。”
相比细数自己“教出了几个学霸”“教出了多少个高分”,让陈雨阳有成就感的是,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了,主动去看他推荐的课外书,也有学生家长会说,“北大毕业的老师,真的不一样”。在陈雨阳看来,“不管站在哪个讲台上,真正的好老师,都应该对孩子的价值观产生正面影响。”
(本报记者 唐芊尔 陈鹏)(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