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对于山区来说,产业如何发展?地处秦巴山区的四川广元市的答案是,必须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且这个体系必须符合广元实际、具有广元特色、拥有广元优势,通过增强造血功能,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山区种粮效益低,但广元昭化区稻田亩均收益达到3400元,好收益是如何实现的?

“关键在于把劣质稻田变成了优质稻田,走出了一条渔稻综合种养发展的新路子。”昭化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徐国刚告诉记者。

昭化区多是低洼地,虫害严重,收益极低。近年来,在相关农业科研部门帮助下,昭化区探索实行稻鱼、稻虾共作和轮作,农药和化肥用量减少约70%,原来的普通大米摇身一变,成了供不应求的“高端米”。

“以前每斤只卖3元左右,现在20元一斤还要提前预订。”当地大米经销商孙正明告诉记者,稻田里的“稻花鱼”也颇受欢迎,增收显著。

如今,这里生产的大米已获全国绿色农业十佳粮油地标品牌,并正在全区推广这一模式。

在广元朝天区中子镇,虽然天气寒冷,冬草莓大棚里却是一番生机盎然,一个个大草莓,鲜红的、粉红的、粉白的。

这是浙江客商吴志成投资建设的冬草莓项目基地,共有500多亩,投资1200多万元。吴志成介绍,当地农民将不适合种粮的部分土地流转给基地,并在基地打工,年底基地拿出5%的纯利润分给农民。据测算,2020年,基地支付给农民打工、流转的费用共计250多万元。

“作为一个东西部产业扶贫项目,除了让农民挣工资外,还应该让他们学会自己闯市场,比如同样种水果,有特色才能有销路。”吴志成说。

种植冬草莓就是老吴带领当地农民走出的一条特色新路。“冬草莓品质好、价格高,且收获季节长达半年,刚好是普通草莓的空档期。广元一些较高山区不适合种粮,但可以种冬草莓。”让吴志成欣慰的是,当地不少农民快速掌握了冬草莓种植管理的基本要领。目前,基地周边6个村的农民已种植冬草莓1200多亩。

朝天区罗圈岩村海拔1800多米,生活十分不便。几年前,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该村修通了盘山公路,大力发展优质高山蔬菜300多亩,兴办高山度假村,如今不仅脱贫致富,还成为“秦巴山中的桃花源”,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

目前,广元已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107个,“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园2500多个,形成7个百亿特色产业集群,特色产业基地达480多万亩。苍溪红心猕猴桃、青川黑木耳等畅销海内外。

朝天区秦川印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左光源告诉记者,2020年公司销售了约3000万元土特产。“直接支付给农民的收购款有2000多万元,这是一笔实打实的收入。”

“电商最大的作用就是把产业链打通。”左光源分析,电商对于市场需要的产品种类及品质最为敏感。为此,他们与当地合作社签订了种植合同,种什么、种多少、什么价格,让农民心中有数,省去“折腾”之苦。

目前,广元已大力发展电商、农民合作社、产业协会等利益联结主体4000多个。其中,仅朝天区就有骨干电商8家,带动当地4800多户农民参与其中,发展个体网商500余人,有效增加了产品销量,形成了“1个快递物流园+12个乡镇转运服务站+103个村级配送服务点”的物流配送体系,建成农产品冷藏库17个,乡镇、村物流覆盖率分别达100%、83%,畅通了农产品流通渠道。(经济日报记者 钟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