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0日讯 “碳达峰”“碳中和”是近段时间的热词。我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简称“3060”目标)。交通运输行业作为全球第二大碳排放源,相较于其他领域,碳排放更为复杂,行业迫切需要寻找低碳发展路径。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0)》显示,2005年-2017年,我国交通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始终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占比从8%增长到10%,交通领域的碳排放占全国终端碳排放的15%。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先进表示,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将引发整个交通各要素的迭代升级,到碳达峰乃至碳中和实现的时候,整个交通系统都将迎来颠覆性的变化。

道路运输减排任务重

交通行业(包括公路、铁路、船运和航空)用能源(主要是燃油)不仅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源头,还可导致大量碳排放。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道路交通的碳排放增长速率较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委、副秘书长庞广廉分析称,在航空、铁路、水路、道路等所有的交通运输方式中,道路运输带来的碳排放额最高,约占整个交通行业的75%。

目前,我国已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交通减排政策,包括调整出行结构、提高运输效率、提倡共享出行、推广新能源汽车等。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交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尽早达峰,降低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农村公路中长期发展纲要》也提出,强化运输装备节能低碳、经济环保,实现农村公路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

“近年来,铁路自身能源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目前,国家铁路电气化率达到74.9%,预计2021年铁路货运量完成37亿吨,电力机车完成的牵引工作量将达到90.5%,国家铁路燃油年消耗量已从最高峰的1985年583万吨下降到231万吨,降幅达60%,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56万吨。”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陆东福表示。

运输结构调整刻不容缓

调整运输结构,也是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的主攻方向。

“铁路可以为我国‘碳达峰’、交通运输减排多作贡献。”陆东福表示,铁路是典型的绿色交通工具。“十三五”铁路货运量同比增运2.27亿吨,与公路完成同样运量相比,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000万吨,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尤其是蓝天保卫战作出了应有贡献。

陆东福表示,铁路部门将对标中央“3060”的目标要求,进一步抓住国家调整运输结构的有利契机,全面优化铁路货运布局,推进铁路专用线进港口、进矿区、进物流园,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在能源基金会清洁交通项目高级主任龚慧明看来,“3060”目标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要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实现结构减排效应的最大化,“公路货运向铁路和水运转移的减排效果明显,要长期坚持下去。

共享出行绿色低碳

实现“3060”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绿色出行已经是大势所趋。在生活中减少碳排放,最直接可行的方式就是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共享出行就是其中一种。

共享出行除了具有经济型的‘含金量’之外,还有绿色环保型的‘含绿量’,消解了道路上汽车的流量,进而减少了碳排放量,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原驻会副主任凌振国如此表示。

共享出行范畴内的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以及顺风车可有效替代或者减少高碳出行方式。哈啰发布的数据显示,哈啰用户至今通过骑行已累计减少碳排放超过66.7万吨。

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杨传堂指出,2021年,交通运输部将实施绿色出行“续航工程”,推动在重点区域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运枢纽等场站建设充电桩等。

“面对碳达峰、碳中和这一愿景目标,推进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的任务仍然任重道远。从发达国家的普遍规律来看,交通运输行业的碳达峰时间往往滞后于国家的总体碳达峰时间。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要尽早实现碳达峰的目标,必须要有更强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系统观念、注重综合施策,采取更加针对性的措施来全面完成我们的目标。”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蔡团结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