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27家!上海健身场馆数领跑全国
解放日报讯(记者姚勤毅) 体育产业已成为上海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总体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这是从昨天在上海棋院举行的2021年上海市体育产业工作会议传出的消息。
“十三五”时期,全市体育产业发展迅速,以竞赛表演业和健身休闲业为驱动,以体育用品商贸为支撑,体育场馆、体育培训、体育中介、体育传媒等各类业态蓬勃发展。2015—2019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从910.1亿元快速增长至1780.88亿元,年均名义增长率超过18%。2019年全市体育产业总产出(总规模)为1780.88亿元,同比增长19.0%,实现增加值558.96亿元,占当年全市GDP比重1.5%。各类市场主体发育成长,逐渐成为上海体育产业动力、活力和竞争力的源泉。近年来,上海平均每年举办国际国内赛事160余次,其中2019年举办的12项赛事共产生直接消费30.9亿元,综合拉动效益超过102亿元。
会上,上海体育学院教授李海发布并解读《2020上海市健身休闲业数据报告》。报告显示,2020上海市泛健身类场馆数达6927家(含健身俱乐部、健身工作室以及部分泛健身休闲类场馆),占全国比重为4.46%。
从城市排名情况看,上海位居全国城市广义健身场馆数量排名第一。上海的健身活力与氛围非常突出,包括健身俱乐部、健身工作室、瑜伽、舞蹈在内与健身相关度较高的项目数量占比均高于全国。
健身消费方面,截至2020年12月底,上海健身人口约为268万,约占全国的3.64%;健身人口的渗透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11.03%。在一线城市乃至全国,上海的健身人口数量居于首位。2020年上海健身俱乐部与健身工作室会员的人均年度消费金额分别为5582元和12068元。
当前,体育产业主要短板依然为“体育产品与服务供给不充分、需求不旺盛”,体育要素市场基础较薄弱,体育消费市场潜力有待培育,体育市场监管体系还不健全。要坚持体育产业为人民的发展定位,统筹“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在发展中的作用,抢抓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历史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