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在人类死因排行榜上始终高高在上,人体重要脏器的疾病进展到终末期都有可能并发心力衰竭。相对肿瘤药物的创新与研发,针对心力衰竭治疗的药物研究进展一直少有亮点。2021年1月,沉寂许久的心血管创新药领域终于迎来一支“强心剂”,美国FDA批准首个sGC刺激剂适用于心力衰竭恶化患者,临床研究显示,联合创新药的治疗方案能够降低心力衰竭恶化的发生风险,以及因心衰加重或恶化住院的机率,降低病死率。

任何年龄都有可能发生心衰

心力衰竭在全球范围内影响超过6000万人,是65岁以上患者住院的第一大原因。中国35岁以上的成年人中约有890万心力衰竭患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内科金玮教授指出,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5年死亡率高达50%,甚至高于某些恶性肿瘤。心脏像一个带马达的水泵,心力衰竭好比马达出了问题,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泵血困难,全身供血涉及的组织器官及相应功能随之出现严重故障,甚而危及生命。

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瓣膜病、心肌病等都会导致心力衰竭。患有上述基础疾病者,如果处于心功能的代偿期或者合并心力衰竭的稳定期,不一定出现心衰恶化或者加重,但是如果合并一些诱因的“煽风点火”,心衰恶化或者加重便有机会“一触即发”,比如发热、感冒、肺炎、快房颤、过咸高钠饮食、血压骤升等。

心力衰竭绝非老年人的专利,各个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生心衰。病毒性心肌炎、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病都能成为心衰的“帮凶”,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金玮教授特别提醒,当季乍暖还寒,防寒保暖对于有慢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无论年龄大小都不是一句“耳旁风”。饮食方面也需注意,不能吃得太咸,不可暴饮暴食,过于饱食或者血糖控制不佳,也容易诱发心衰。

出院后的治疗才是真正起始

随着心血管疾病整体生存期改善,心力衰竭的患者人数呈持续升高趋势。心力衰竭被称为“21世纪心血管病的最后战场”,眼下“战况”如何呢?金玮教授坦言,现在仍然有很多心力衰竭患者发生病情加重或恶化事件,导致反复住院,甚至死亡。但是总体来讲,与十年前的治疗手段相比,现有的心衰治疗方案已经成为提振医生战胜疾病信心的坚强后盾。

心力衰竭根据左室射血分数值的不同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和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不同的心衰分类,治疗方案不一样。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治疗领域,最近5年的进展非常迅速,新的治疗方式层出不穷,给心衰治疗带来乐观的前景。例如,sGC刺激剂维立西呱能够激活NO-sGC-cGMP通路,一方面改善心脏sGC-cGMP舒缩功能,另一方面可以引起血管扩张,改善血管僵硬度。通路修复以后,从理论上分析能够对心衰患者产生有益影响,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心衰再入院风险,生存状态得到显著改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约占心衰的一半,维立西呱用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在前期研究中显示出一定的获益苗头,相关研究处于进行中。

金玮教授强调,出院以后的综合治疗才是治疗心力衰竭的真正起始。RAAS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组成了改善心衰预后的“金三角”方案,患者出院以后应遵医嘱坚持长期用药。在此基础之上,联合sGC刺激剂等创新药,防止心衰恶化。同时,患者须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等,片刻不能松懈。瑞金医院心脏内科是首批全国心衰示范中心,瑞金的心衰患者只要积极与医生配合,经过规范治疗,心衰专病门诊规律随访,不随意减药停药,部分患者确实可以获得心脏大小、结构和功能恢复正常的效果,真正逆转心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