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记者李如意

昨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获悉,“十四五”时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进一步加快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设3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中药质量关系到中医的临床疗效,有关部门将加强中药材种植、工业生产、流通等全过程管理,为中药材、中药工业、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让人民群众放心用中药。

实施中医药重大工程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在会上介绍,“十四五”期间,中医药局将以服务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为动力,坚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多元价值作用,坚持突出中医药医疗服务核心价值,为健康中国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应有贡献。

与以往相比,“十四五”中医药重大工程项目具有范围广、力度大、起步早的显著特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划财务司司长刘群峰介绍,国家将重点实施以基本建设为重点的中医药重大工程项目,主要包括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名医堂工程、县级中医医院建设等有关重大工程,还有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等重大单体项目。同时,实施以能力提升为重点的中医药重大工程项目,主要包括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中医优势专科、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中医康复服务能力提升、中西医结合临床协作能力、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

加快编纂出版《中华医藏》

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一直是外界关注的话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李昱表示,“十四五”时期要加强中医药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守住中医药传承的根脉。加快《中华医藏》编纂出版项目的实施,推进中医药古籍文献的调查、保护和研究工作,推动建设国家中医药古籍和传统知识数字图书馆,研究制定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条例,做好活态传承工作,制定中医药学术传承项目和传承人管理办法,强化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传承和老药工技术、技艺的传承研究。

同时,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在中医理论、中药资源、现代中药创制、中医药疗效评价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等重大慢病以及妇科、皮肤、免疫等优势病种和针灸以及其他非药物疗法等特色疗法,建设10至20个国家中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其协调创新网络,依托中医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建设30个左右的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

实施人才培养“岐黄工程”

医学人才成长特别是中医药人才成长有其自身规律,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个阶段有机衔接,师承教育贯穿始终,是中医药人才成长的有效方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司长卢国慧介绍,要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十四五”期间,还将围绕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以及师承教育方面,加大制度机制的建设力度,推出一批相关制度,通过制度建设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也称为“岐黄工程”,成为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期间,将通过这个工程着力推出一批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与“十三五”相比,“岐黄工程”在项目数量、培养人员规模以及在投入上都将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