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间正在举行的上海车展最吸引眼球的竟是“特斯拉车主维权事件”,一连几天仍在热搜排行榜上居高不下,甚至掩盖了车展原本最应该呈现的汽车业新风向、新趋势、新技术的锋芒,由此引发的焦虑情绪大有一发而不可收的势头。

综观舆论场的众声喧哗,首当其冲的是对于特斯拉品牌的焦虑。从原本打着“高科技”“领军者”标签的“超级网红”,到如今“走下神坛”,特斯拉用了不到一年时间。盘点负面舆情,特斯拉不仅因“与拼多多硬刚”“一年七次降价”等在营销层面备受诟病,“刹车失灵”“起火相撞”“车辆失控”的安全事故更是触目惊心。就在上海车展维权事件发生的第二天,广州又发生一起特斯拉交通事故,男乘客当场死亡,车辆发生燃烧,现场车辆失控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尽管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但对于深陷舆论旋涡的特斯拉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随着各方对特斯拉维权事件的深入探究,对于智能汽车技术的焦虑也在蔓延。有业内人士分析多个“刹车失灵”案例,很有可能是因为特斯拉的“动能回收”技术,俗称“单踏板模式”。在这个模式下,油门既是加速又是弱刹车,容易混淆,尤其是在抬起油门后发现刹车效果太弱,需要进一步刹车时,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去踩油门,以至于引发碰撞事故。此外,还有不少“突然加速”的情况与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的设置不无关系。令人眼花缭乱的复杂操作引发人们对智能汽车技术的焦虑:不仅无比怀念燃油车“左脚油门右脚刹车”的简单操作,更令人担忧是否能放心地把自己的生命安全交给汽车。

刹不住车的“特斯拉焦虑”究其原因,首先是特斯拉的傲慢。车展维权年年有,这次维权特别刚。维权的女车主被工作人员、保安从车顶拉下、拖离现场;特斯拉官方回应“不妥协”……特斯拉的强硬态度引发媒体、网友的口诛笔伐,市场监管部门、消协纷纷发声,而同样在上海车展遭遇车主维权的凯迪拉克和丰田甚至没有溅起半点舆论的水花,有自媒体甚至调侃本届上海车展成了“锤特斯拉展”。面对如此强大的舆论压力,特斯拉“终于有了些诚恳谦和的样子”,两度深夜道歉,并承诺提供事发前半小时的车辆原始数据,承担鉴定产生的全部费用,且无论检测结果如何都接受。

客观地说,“特斯拉焦虑”更深层的原因还在于新技术的不确定性。任何新技术在应用之初都会遇到种种无法预见的问题,而当下正处于一个新技术大爆发的时代,相关法律法规难以很快跟上,以至于我们不得不面对“法律真空”,无法界定责任归属。新技术值得被鼓励,但对之持客观冷静的态度是必要的,更何况是与我们生命安全休戚相关的汽车技术。

从这个角度来看,特斯拉的“技术狂热”“狼性销售”、面对问题习惯性“甩锅”,实在不适合再承担新能源汽车领军者的角色,从品牌到技术的信任轰然倒塌,如此“特斯拉焦虑”必然影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景。面对势不可挡的“新四化”大潮,新能源汽车产业急盼更理性、更有社会责任感的龙头企业崛起,而这也是在转轨过程中诞生强大产业竞争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