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为中国与中东合作提炼关键词:数字经济与传统医学
中新网杭州4月24日电(童笑雨)4月24日,第二届长三角中东学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谈及中国与中东国家可在哪些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时,数字经济和传统医学成为专家们讨论的热频词。
长三角中东学论坛是由浙江外国语学院和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大学及南京大学等高校的中东研究机构共同发起的学术联合体和新平台。
当天,来自中国各地近200位专家学者,对中国与中东在各领域的合作进行了探讨。
中东地区历来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枢纽,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要冲。新时期,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友好交往与合作进一步加深。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为推进合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魏敏认为,要加强数字经济方面的互联互通。
她提到,当前,数字技术正引领和推动着中国经济、社会治理和生活等方面的发展。但中东国家普遍存在数字基础设施落后、数字资源利用不足等问题。
为此,中国可与中东国家合作,助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以及数字技术在全社会的普及。
除了数字经济,中国非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王南认为,在目前中东地区新冠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形下,中国可与中东加强在中医药上的合作。
他说,中医药在新冠疫情的防控和治疗方面的效果,有目共睹。他建议,合作可在中医药知识传播、人才培养、资格认证、生产流通等方面开展,以便克服或缓解当地中医药人才不足的现实困难,突破中医药产品来源和交易方面的技术、贸易、法律等壁垒。
“同样,中东地区也有自己的传统医学。例如阿拉伯国家有专门从事传统医学和草药的临床研究机构。”王南称,中医药与中东传统医学也可以开展合作,互取所长。
据悉,早在2013年,传统医药就被确立为中阿合作的重点内容。
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梁秋语看来,沙生药材引种在中国与中东的传统医学合作中具有多重价值,包含经济、卫生、文化和生态等方面。
她举了生态方面的例子。“引进中东地区的沙生药材种,能帮助沙漠拓荒,有助于打造一条互利共赢 的绿色丝绸之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