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旗红 国企新征程”秦山核电推动我国从“核大国”向“核强国”迈进
从曾经的“国之光荣”到今天的“国家名片”,从蹒跚起步到三十而立,秦山核电不仅创立了中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商用核电品牌,还实现了“从30万千瓦到100万千瓦”自主发展的跨越,助力推动我国从“核大国”到“核强国”迈进。
近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跟随“百年党旗红 国企新征程”暨“强国中坚 高质量发展看国企”网络主题采访团走进浙江嘉兴海盐县,在“零距离”采访中探寻秦山核电站的“前世今生”,感受续写中国核电“国之荣光”的国企使命担当。
中国核电从“跟跑”“并跑”到“领跑”
红船起航,中国核电起步。
从海盐县城出发,行至秦山脚下,我国首个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就坐落于此。放眼望去,一座座高压铁塔架着粗大的电线伸向远方,汇入华东电网,保障着长三角经济圈的电力能源需求,也勾勒出我国核电高起点起步、跨越式发展的蓝图。
经济要发展,电是“先行官”。上世纪7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起步,电力供应开始严重短缺,在“从长远看,要解决上海和华东用电问题,要靠核电”的战略判断提出下,1970年2月8日,一项代号为“728”的行动就此紧锣密鼓地展开。
1991年12月15日,秦山核电成功并网发电,这标志着中国大陆结束了无核电的历史,使中国成为全球第7个能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行管理本国核电站的国家,被誉为“国之光荣”。
如果说秦山核电站的建成实现了我国大陆核电“零的突破”,那么,2004年5月3日建成投产的65万千瓦核电机组,则是我国核电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电站总体性能达到了当时国际同类核电站的先进水平。
秦山核电的脚步,不止于此。依靠自主创新这个强大的引擎,秦山核电创造了星光熠熠的“能源版图”,从零起步,打造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核电品牌,促进了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产业的升级发展。
秦山核电从30万到100万的跨越。
秦山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潜表示,这些有力的实践探索,实现了中国核电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历史跨越。
变“辐”为“福”核动力催生核产业
核工业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个是服务国家战略任务,另一个是服务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从战略支撑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领域。
“核动力”催生“核产业”。近年来,秦山核电通过转型升级,瞄准核产业化市场——与基地所在地海盐县聚力打造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基地,重点引进培育一批同位素制造、核药研发产业,核电关联及核技术应用产业已成为支撑海盐未来发展的六大产业链之一。2020年,海盐核电关联及核技术应用产业产值达290亿元。目前,已有十多家核技术应用企业与海盐县开展投资洽谈。其中,通过规划投资年产2800居里癌症诊断与治疗的同位素药物项目,致力满足长三角地区对癌症诊断与治疗的同位素药物需求。
创新,始终是秦山核电的关键词。
“秦山核电持续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以核技术的创新成果助力国家战略发展。”黄潜表示,“健康中国2030”明确,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要为研发生产符合健康需求的产品作出表率。作为我国国有核电事业的先行者,秦山核电推出“医用钴源生产技术研发项目”,服务“健康中国2030”战略。
据介绍,秦山核电在三期两台重水堆机组在安全稳定发电的同时,以自主开发的工业钴源生产技术为基础,自主研发的医用钴-60生产技术,为伽玛刀设备装上国产“心脏”。目前,在上海长征医院、成都华西医院等的伽玛刀设备上,都已装入国产医用钴-60“心脏”。
“3060”目标下 核电事业发展迎来新契机
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当下“热词”。目前,核电已从过去单纯提供零碳电力向零碳综合能源供应转型,成为了零碳清洁安全韧性智慧的综合能源系统。发力核电产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目标的必然选择。
黄潜表示,核电是一种“零碳”电力。国家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核电产业发展来说是一个契机,在未来,核电产业势必会迎来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秦山核电站正在搭建的核能发电、核医药、供热、制氢等零碳核能综合应用新平台,为浙江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秦山核电力量。
数据显示,目前秦山核电安全运行已累计发电64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6亿吨二氧化碳,植树造林404个西湖景区。秦山核电所处的海盐县已连续5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位居嘉兴市首位。
生态核电。
30年来,一代代秦山核电人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也见证着中国核电的艰辛与辉煌、初心与未来,托起了中华民族的核电强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