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快乐星球?”就读于海南一所高校幼师专业的查怡实习期间最诧异的,就是她所在的幼儿园里,几乎每个孩子都对前不久这句常在短视频中出现的流行语“信手拈来”。“我还专门问过一个小朋友,是在哪儿听说的‘快乐星球’,小朋友很清晰地表达,是在短视频里。”

不久前,“未成年人短视频青少年模式使用研究”课题组发布了《未成年人短视频青少年模式使用研究报告》,报告显示,70.8%的受访未成年人使用过短视频/直播软件,大多数未成年人认为短视频/直播给自己带来了积极作用,但也有31.8%的受访未成年人表示在时间管理上变差。

2021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正式施行。其中,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单设一章,规定了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形成合力,培养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

近年,短视频为青少年教育和成长带来了很多便利,但青少年沉迷网络也困扰着一些家长。一些短视频及直播平台通过上线青少年模式、防沉迷系统等功能,防止青少年过度使用。这些平台的“防沉”效果究竟如何?近日,中青校媒邀请118名大学生对抖音、B站、快手、微信视频号等多个视频平台的防沉迷系统进行测评。测评中,大学生分别从视频平台青少年模式的设置入口容易找到程度、不易被孩子自行关闭程度、青少年接触不良信息程度、内容类型和丰富程度,以及是否可以有效防止青少年网络沉迷等多个方面进行测评。

“青少年模式”参差不齐,用心与敷衍并存

“敷衍”是大三学生彭书鑫完成青少年模式测评后最深刻的感受。在他看来,有的平台推出的青少年模式功能并不完善,甚至存在“为了应付相关要求而设置,不能有效防网络沉迷问题”。

测评结果显示,在8个青少年常用视频平台中,青少年模式均已上线,但不同平台在该功能下的使用时长限制、使用方法指导、亲子账号绑定、每日首次打开弹窗提醒、搜索功能是否保留,以及是否取消发布、直播、评论、打赏、私聊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查怡测评过8个平台后,对抖音和B站两个平台的青少年模式给出了好评。查怡认为,抖音设置的亲子平台提供了设定年龄的功能,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模式设置,告别了“一刀切”式的处理办法。在查怡看来,抖音和B站的青少年用户量都相当大,所以设置有效的防沉迷模式很重要。同时,查怡也表示,部分软件的防沉迷系统有待完善,“有的设置入口不容易找到”。

中青校媒调查发现,8个视频平台中,青少年模式设置入口容易找到程度呈现出较大差异。受访大学生为它们的青少年模式入口寻找难易度打分(满分5分),其中B站得分最高,为4.01分;抖音紧随其后,获得4分;快手排在第三位;微信视频号评分最低,为2.21分。

抖音、B站、快手、好看视频、斗鱼、虎牙直播6大平台,在每天首次打开时会自动弹出“青少年模式”提醒。小红书、微信视频号并未弹出相关提醒,只能通过主动查找进行模式设置。

来自山东一所高校的王晓雨发现,不同于其他视频平台的“青少年模式”,微信视频号该功能的设置“似乎有了更多的自由度”。测评过程中她发现,“即便打开了青少年模式,微信视频号弹出的窗口页面仍可设置观看范围为‘不可访问’‘我关注的’和‘全部’,使用者可以无限制地来回切换。”王晓雨认为这一步设置没有起到内容规范的作用,“既然可以由未成年人自主调整,那青少年模式的意义在哪呢?”

王晓雨在测评中发现,视频号内自媒体账号推送的视频内容鱼龙混杂,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部分暴力、血腥的镜头画面,难免会给儿童带去负面的引导。“在我开启青少年模式后,滑动至第5个视频时,便是某讲解电影类账号的一篇名为《万恶的陋习》的短视频,封面赫然写着‘日本早期陋习,父母到了70岁就要被丢进山里’,不过10秒,又出现了未打马赛克的干尸、骷髅镜头。”王晓雨对此现象感到担忧,“首先短视频的‘快刀阔剪’会影响电影深层意义的传达,只为博眼球的标题及画面,更难免给孩子们带去对历史和现实的误解。”

教育学专业出身的王达仁觉得,虽然感受到了一些视频平台的“诚意”,但他依然觉得有的平台的青少年模式存在漏洞。“通过清除数据和卸载的方式,我很快就关闭了青少年模式,并且在青少年模式下,仍有不适合未成年人观看的视频。”

“强制上线,不应有漏网之鱼”

“我发现,一些青少年网络沉迷问题远比我想象中严重。”王达仁在实习后发出这样的感慨。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的言谈举止深受网络平台影响。“我偶尔会遇到学生使用网络上一些低俗的‘梗’去扰乱课堂秩序。”在他看来,青少年大多没有成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极易模仿流行事物,而流行的事物如果是不好的,就会造成一连串的恶性影响。相较于自己之前遇到过的问题,王达仁觉得近几年网络给青少年带来影响的维度更多元化。

查怡除了在幼儿园当过两个多月的幼师,还给十几个四五年级的学生当过一个学期的家教,“无论是哪个年龄段,都很喜欢刷手机、刷视频。”基于这样的现实,查怡觉得,给视频平台配置青少年模式很有必要。

而在彭书鑫看来,青少年思维不够成熟,还未形成系统的三观,网络平台上充斥的不良信息容易导致其盲目追随,甚至被不法分子带节奏、利用。”

作为和青少年接触十分紧密的支教老师,刘莹雪也发现了青少年在使用视频平台中存在的问题。但她认为,视频平台不是“洪水猛兽”,也是青少年培养审美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平台,“有的视频内容会帮助青少年丰富知识面,青少年模式可以作为‘中间人’,减少这些平台的负面影响,使益处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表示:“青少年模式应强制上线,不应有‘漏网之鱼’。”

“让有意思的事情有意义,让有意义的事情有意思”

《未成年人短视频青少年模式使用研究报告》显示,在使用过青少年模式的未成年人中,77.0%的受访未成年人认为青少年模式“限制使用时长和登录时间”的功能有用,46.5%的受访未成年人认为“限制充值、打赏等消费行为”的功能有用,排在前两位。报告还显示,大多数未成年人认为青少年模式需要改进,比例达到81.8%。也有42.4%的受访未成年人担心青少年模式影响上网体验,表示“开启青少年模式会使上网不开心”。

面对目前各平台青少年模式良莠不齐的现状,参与测评的大学生也有自己的见解。在刚刚毕业1年的95后教师姜炜眼里,部分软件青少年模式下推荐的内容不能满足青少年的兴趣。“好看视频给我推荐的都是动画片,我教的高中生不太感兴趣;小红书的青少年模式入口有点难找,找到以后推荐给我的都是考研相关内容,对未成年人来说可读性不高;斗鱼、虎牙这类直播平台,本身大部分都是游戏类内容,青少年模式下几乎大多数内容都会被屏蔽,我相信任何使用这两款软件的青少年都不愿意使用青少年模式。”不过,他给抖音和B站打了高分。“这两款软件的推送内容除了有兴趣类的,还有一些名师课程,符合青少年的兴趣。”

同时,姜炜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各个App运营公司可以考虑在使用时长等限制的基础上,也把大数据筛选应用于青少年模式。给青少年提供的内容能够匹配他们的年龄和需求,才能避免他们钻青少年模式的空子。”

和姜炜一样,在王达仁看来,青少年模式下的平台内容应当针对青少年做一些定制性的优化,营造一种自主学习、开阔视野的氛围,使得视频平台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成为学校教育的外延和补充。

王晓雨则希望视频平台可以进一步优化“青少年模式”的设置内容,同时在视频的推荐机制上多下功夫。“我不赞成‘一刀切’的设置模式,建议可以细化年龄阶层,同时对自媒体账号推送视频增大审核力度。”

中青校媒调查发现,83.05%参与测评大学生建议丰富青少年模式下的内容产品,避免过于单一;79.66%不认同“一刀切”的做法,认为应当设定年龄分级;78.81%建议应增加兴趣选项;61.02%建议设置更为严格的注册门槛,避免青少年以成年人身份注册;59.32%建议在避免青少年过度社交的基础上,增加亲子互动功能,另有32.20%建议每日设置更短的使用时间。

除此之外,孙宏艳在以往的调查中发现,超四成未成年人表示使用青少年模式导致自己失去了上网的快乐,“我认为这应该算是目前青少年模式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她坦言,目前青少年模式提供的内容存在同质化、内容单一,趣味性少等问题,“会让青少年觉得这样的模式不如成年人的好玩。”

孙宏艳建议,首先,青少年模式下的内容生产应该符合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心里接纳特点、受教育需求、休闲娱乐需求等等,打造专属的内容池。其次,家长和老师作为成年人,应当肩负起监护职责,引导青少年使用青少年模式。第三点,平台应借助自身强大的推荐机制,聚合优质、丰富的内容,为青少年推送更加有意义、有价值的内容。第四点,国家应当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

“如果青少年模式比成人的好玩、有趣,青少年当然愿意使用。让有意思的事情有意义,让有意义的事情有意思,应当成为我们的目标。”孙宏艳说。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程思 实习生 杨紫琳 见习记者 毕若旭 罗希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