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6月3日电 (记者 孙自法 郑莹莹)中国最新一份《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显示,2019年,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2.1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GDP总额相当于全国GDP的12.3%,比2015年提高0.1个百分点。

由中国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联合完成的《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6月3日在上海举行的2021浦江创新论坛上正式发布。

这份最新出炉的报告评价对象范围涵盖至2019年底的全部169家国家高新区,评价所涉数据均来源于经国家统计局批准、科技部火炬中心组织实施的国家高新区年度统计调查,报告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九个方面:

——“十三五”以来国家高新区创新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主要科技经济指标全面增长,成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国家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显著:2019年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GDP达12.14万亿元;重点效率效益和科技创新指标全面增长。2019年,国家高新区企业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内部支出与园区GDP比例为6.8%,是全国R&D经费支出与GDP比例的3倍多;企业技术交易非常活跃,2019年登记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2398亿元,是2015年的2.5倍。

——2019年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总指数快速增长,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向创新发展示范区迈出坚实步伐。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总指数提升至326.4点。从基期2010年开始到2019年,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总指数从100点提升至326.4点,累计增长226.4点,平均每年增长25.2点。2019年总指数较上年增长43.8点,指数增速达到了15.5%。国家高新区整体创新能力在不断增强,创新发展水平在不断提升,高新区始终如一在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同时,2019年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的五个分项指数均实现增长,其中创新资源集聚指数为244.5点,增长14.9点;创新创业环境指数为720.0点,增长123.4点;创新活动绩效指数为179.0点,增长17.3点;创新的国际化指数为530.7点,增长106.7点;创新驱动发展指数为142.9点,增长4.5点。

——国家高新区创新环境持续完善,率先形成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2019年创新创业环境指数对总指数增长贡献率最高,达到56.4%,远超其他四个分指数,并且指数曲线呈“J”型增长趋势,增长态势最为显著,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得到了快速且持续的改善。

创新服务机构持续增长,产学研合作步伐加速。2019年国家高新区省级及以上各类创新服务机构数为5176家,同比增长18.0%;企业产学研合作经费支出为1501.4亿元,同比增长达到79.3%。

国家高新区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积极推动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2019年高新区内产业投资基金规模达到17425.3亿元,同比增长23.1%。创投机构当年对企业的风险投资总额为1013.1亿元,增速由2018年156.1%迅速回落至5.8%。

孵化载体稳步增长,创业活动日益活跃。2019年国家高新区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39家、科技部备案的众创空间912家,同比分别增长12.9%和0.7%。创业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推动了创业企业的持续增长,高新区当年新注册企业数达到61.9万家,同比增长32.0%,平均每天新注册企业1697家,较上年每天多注册411家;在孵企业数突破12万家,同比增长14.2%,平均每家高新区拥有在孵企业722家,较上年增加90家。

——国家高新区创新资源要素不断集聚,成为新时期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2019年国家高新区创新资源集聚指数平稳增长6.5%,对总指数增长贡献率为6.8%。创新资源的不断集聚为国家高新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水平提供了战略性支撑。

企业研发人员密度远超全国水平,2019年高新区企业每万名从业人员中研发人员全时当量数为822人年,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8倍。

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快速增长,R&D投入强度进一步加大。2019年高新区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合计为16774.2亿元,同比增长20.4%;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为8259.2亿元,同比增长10.8%,占到全国企业近一半(48.8%)的研发费用;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与园区生产总值(GDP)比例为6.8%,是全国R&D经费支出与GDP比例(2.2%)的3.1倍。

研发机构持续集聚,高新技术企业队伍不断壮大。2019年高新区省级及以上各类研发机构数同比增长13.4%,集聚了全国70%以上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拥有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80957家,同比增长20.4%,约占全国的36.0%。

——国家高新区创新投入产出成效显著,逐渐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格局。国家高新区创新活动绩效指数近两年有较为明显的抬升趋势,2019年该指数增长10.7%,对总指数增长贡献率为7.9%。

专利产出效率全面提升,专利质量相对更优。2019年高新区企业万人申请、授权和拥有发明专利量分别达到185.8件、74.8件和387.8件,均较上年有所提升,且增速均在7%以上。

企业技术交易规模增长迅速,交易活跃度高于全国。2019年高新区企业当年登记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6783.9亿元,同比增长42.2%;企业人均技术合同成交额为30648元,是全国就业人员人均技术合同成交额(2891元)的10.6倍。

高技术产业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9年高新区中属于高技术产业的企业达73679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为33260.1亿元。其中,高技术服务业企业共计55513家,同比增长24.9%,企业数量、增速分别是高技术制造业的3.1倍、1.4倍。

——国家高新区创新国际化再加速,正在构筑开放共享,深度融入全球创新体系的发展平台。国家高新区创新的国际化指数增长曲线自2016年开始快速拉升,2019年该指数再创新高(530.7点),国家高新区已经迈向更高层次开放的新阶段。

国际创新合作步伐加快,合作能力进一步提升。2019年高新区内资控股企业设立的境外研发机构数达到1238家,同比增长30.7%。企业所拥有的境外专利和境外注册商标数分别达到15.3万件和10.8万项,分别增长50.6%和21.2%。当年申请的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达到2.7万件,同比增长16.7%,占中国PCT专利申请受理量的比重达到44.6%。

国际贸易和投资日益活跃,高附加值贸易持续扩大。2019年高新区企业出口总额为41371.5亿元,同比增长11.0%,占到全国的比重为21.6%;对境外直接投资额1549.0亿元,同比增长19.4%;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为21889.8亿元,同比增长7.4%,占全国的比重达46.6%,较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实现技术服务出口总额2550.7亿元,同比增长15.4%,占全国服务出口的比重为13.0%,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国家高新区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走在前面。经济效率和发展效益显著,彰显高质量发展成色。2019年高新区企业劳动生产率为36.3万元/人,是全国全员劳动生产率(12.8万元/人)的2.8倍;企业利润率为6.8%,比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高出0.9个百分点。

创新人才吸引力增强,劳动者薪酬水平持续提升。2019年高新区企业从业人员平均薪酬为15.1万元/年,同比增长10.2%,是全国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72053元/年)的2.1倍;近9年来,高新区企业单位增加值中劳动者报酬占比也一路攀升,2019年达到41.5%。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方面,2019年高新区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平均综合能源消费量为0.464吨标准煤,低于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的单位能耗(0.490吨标准煤/万元);75家高新区获得国际或国内认证机构评定认可的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占高新区总数的44%;143家高新区出台了相关的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政策,占高新区总数的85%,高新区平均绿地率达到41.9%,平均森林覆盖率为27.6%;23家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

——国家高新区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优势突出。东部地区有70家国家高新区,数量占比41.4%。国家高新区关键的创新资源和创业活动大多集中在东部地区。东部地区集聚了高新区63.9%的研发人员、52.7%的研发机构、65.7%的当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9.0%的创新服务机构、78.3%的创投机构风险投资、57.0%的在孵企业。

同时,东部地区高新区在知识经济发育、产业价值链层级方面均显著优于其他三个地区。2019年东部地区高新区的企业100亿元增加值拥有知识产权数量和各类标准数量高达6351件,分别是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的2.4倍、1.7倍和1.6倍;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8.9%,分别是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的2.5倍、1.4倍和1.8倍;企业单位增加值中劳动者报酬占比为46.4%,分别高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16.7个百分点、11.9个百分点和11.5个百分点。

——“十四五”时期,国家高新区将站在历史的重要关口,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需要围绕自立自强的创新能力建设开展相关专项行动。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开局起步期,展望未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冠肺炎疫情使百年大变局加速演进、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将处于核心地位。

面临新形势和新要求,国家高新区在“十四五”时期需要设立七大关键议题,并开展专项行动:一是全方位响应并参与新型举国体制,推动科技创新新主题;二是聚集与培育创新资源,最大幅度提升自立自强新能力;三是抢抓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机遇,布局新场景、发展新经济;四是高质量培育高科技企业,全链条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五是高标准建设智慧新城,引领新时代、带动新生活、倡导新文明;六是深化对外开放;七是强化依法治国意识,加快提升中国特色的园区治理能力。

据了解,《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是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的工作内容之一,最新发布的《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是该系列评价报告自2013年发布以来的第八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