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血液”注入“五驾马车”糖尿病管理升级更新
糖尿病是我国重大公共卫生挑战之一。新发糖尿病患者人数每年持续增长,而患者的实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并不理想。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副院长、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刘军表示,为了改善糖尿病防治现状,“五驾马车”糖尿病疾病管理模式亟需更新换代,数据信息化和创新药物好比两股“奔涌的新鲜血液”,助力“五驾马车”跑得更高效、更稳健,相信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将大为改观。
提高依从性 远离并发症
随着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的改变,年轻的糖尿病患者增速明显,同时老龄化社会催生了一大批老年糖尿病患者,就诊需求持续增长。门急诊中,糖尿病合并心脑和外周大血管并发症以及肾脏和神经病变是常见就诊病症。大家都知道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大部分患者因为糖尿病并发症而失去宝贵的生命。
频繁发生糖尿病并发症,通常与疾病管理不当密切相关。刘军分析患者疾病自我管理现状时指出,坚持和自律往往决定了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的高低。初发糖尿病时,几乎每位患者都非常紧张自己的血糖指标和健康状况,服药、饮食、运动无不循规蹈矩,唯恐出现丝毫疏漏。可是时间一长,“久病”却未成良医,很多患者先不耐烦起来,抱怨随访复查重复繁琐,吐槽节制饮食让生活索然无味,总之,对疾病管理疏忽大意的患者渐渐成为糖尿病并发症的“后备军”。而始终坚持复诊、严格控制饮食和积极参与运动的患者,不仅血糖指标正常平稳,而且能从疾病管理中得到多重裨益,很少发生各种严重并发症。
全院管理和区域管理实现全病程呵护
为了帮助更多患者提高依从性,鼓励患者将糖尿病规范治疗和疾病管理进行到底,五院内分泌科借助数据信息化,开展了全院管理和区域管理。刘军介绍,凡是到五院就诊的患者,非内分泌科患者的血糖监测也可以在内分泌科的血糖管理中心实时查询,通过开具医嘱来干预住院患者的血糖。
区域血糖管理主要面向闵行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有收治入院的住院患者,通过医疗信息化系统,五院内分泌科根据患者的糖尿病史和检测数据提供远程医嘱。让社区糖尿病住院患者时刻接收到专科医生的专业化血糖管理,从而达到血糖平稳控制的目标。这就是信息化技术为糖尿病疾病管理带来的改变,也是当前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糖尿病疾病管理的特色。
创新药物“自带”多重裨益
今年4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表了修订后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新指南显示,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仍是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并强调前者应作为基础治疗措施,贯穿始终;后者在没有禁忌证的前提下,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治疗方案中。“联合治疗”的重要性被进一步提及,建议“一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不达标者,采用2种甚至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必要时也可加用胰岛素治疗”。
刘军介绍,以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为代表的新机制降糖药,被首次列入新版指南的建议中。不论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或合并慢性肾脏病或心衰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GLP-1受体激动剂或SGLT-2抑制剂,有助于在降糖的同时,保护心肾,减少心脏和肾脏并发症。
今年6月下旬第81届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科学年会上,尚处于临床试验进程中的GLP-1受体和其他受体的多重激动剂备受关注。ADA公布Ib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这类每周皮下注射一次的制剂减重安全有效,降低高血糖,改善代谢指标兼具代谢获益。
刘军强调,糖尿病规范治疗是长期的持久战,寻求更有效药物控制糖尿病发展,减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危害是医患双方共同努力的方向。 魏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