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和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国民重大健康问题,加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刻不容缓。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毓辉提出,推动血脂管理对遏制心脑血管疾病发病趋势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持续完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管理体系,推动早诊早治,减轻患者整体医疗费用负担。

2020年9月,由张毓辉参与撰写、发表于《中国循环杂志》的《2017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费用核算与分析》显示,2017 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总费用达5406.38亿元,居各类疾病费用首位,占疾病治疗总费用的17%,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花费了66.43%的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费用。

张毓辉表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费用规模大、增长快,出现这种情况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包括预防性因素、疾病早期控制因素、医保相关政策等。一方面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肥胖、缺乏运动、吸烟等危险因素导致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患病率增高;另一方面是早期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率也相对不高,很多居民出现高血脂等疾病危险因素时没有及时就诊,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此外,有的患者发生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后,其血脂控制仍然不达标,风险进一步加剧。这些问题的解决既需要加强健康科普教育,也需要在保障疾病治疗药物,包括创新药可得性、药物有效性、完善医保报销政策等方面下功夫。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各类老年慢性病的医疗支出也在快速增长。对此,张毓辉认为,心脑血管疾病与年龄的相关性很强,从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费人群分布来看,老年群体的治疗费用占比是非常高的。如果不做好疾病预防控制,这方面的医疗费用还将进一步被推高并快速增长。“同时,心脑血管疾病也出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也要对中青年人群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自我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他说。

张毓辉表示,早诊早治是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关键,其中血脂管理是遏制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举措之一。“高血脂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有效控制血脂能够直接阻断这一风险因素,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如果能够在血脂异常早期及时控制,有效地将血脂降到合理水平,就可能避免后续更严重的心梗、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相应的治疗费用及患者负担也会大大降低。”他认为,因此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要做到关口前移,落实全生命周期包括全疾病周期的健康维护。

“我们之前曾开展过一项血脂异常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费用的研究,研究测算的血脂管理投入产出比表明,前期每投入1元,可以为后续治疗平均节约3元。即便是按照1:3的比例来计算,这也将为我国节省大量的医疗费用支出及医保资金。”张毓辉认为,作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控的重要一环,控制血脂要不断探索更精准、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对那些通过传统他汀类药物治疗依然效果不佳的心梗、卒中等患者,要解决这些重点人群的迫切健康需求。

“建立优质高效的服务体系,要进一步推动疾病控制和治疗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引入更多高质量的创新降脂药并纳入医保目录,更多地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创新手段,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的健康问题。” 张毓辉说。

谈及如何加速完善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管理体系建设问题,张毓辉认为,需要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特点,充分发挥医保等各方面的政策功能,通过医疗服务行为的激励、卫生筹资的优化、创新技术的应用,施行针对性措施,解决现有门诊自付比例较高等问题,并使患者更有意愿加强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与治疗,从而从整体上减轻疾病费用负担。同时,在评估药物对患者的经济负担时,要统筹考虑短线和长线影响,对于常规药物不能达到有效调脂作用的疾病状态和重点人群,应适当放开医保准入的范围,纳入一些更强效的创新药物,使患者真正在全方位全周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