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排“雷” 有效防中风
提起脑卒中(中风)大家都不陌生,对其造成的失语、偏瘫等危害很多人都了解。为何会出现脑中风、日常该如何预防?
“其实它跟颈动脉斑块狭窄密切相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主任王海洋教授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血管功能的减弱,大部分人的颈动脉都会出现斑块,60岁以上的人群更多见。王海洋建议,60岁以上的人群,或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以及吸烟、超重、肥胖等人群,每年最好定期筛查颈动脉,发现有斑块狭窄及早治疗,远离脑卒中。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韩文青
阿伯头晕易疲劳 颈动脉堵剩一条缝
71岁的雷老伯(化名)有着十几年糖尿病史。3年前,他感觉双腿像灌了铅一样越来越沉重,走一阵子就要停下来休息一会儿才能继续走。今年,他走路越来越疼痛难忍,家人陪他到当地医院检查,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前不久,他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寻求手术治疗。该科主任王海洋教授了解到他平时除了腿痛走不动,还易头晕、疲劳,于是建议他做颈动脉彩超“排排雷”,结果发现他颈动脉重度狭窄,右侧堵了一半,左侧更堵,管腔最窄处堵剩一条小缝!这意味着他脑卒中的风险很高。
由于雷老伯有多年糖尿病史,从长远效果考虑,王海洋决定给他采用“无支架化”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手术时,医生从他的颈动脉取一个两厘米的小切口进去,用特殊工具一点一点剥去血管内壁上的斑块,顺利将斑块完全取出之后,还利用一块小补片为他进行血管修补,将管腔扩大,这样可以保证日后血流更加畅通无阻,降低复发率。
手术当天,雷老伯很快就清醒了。因为颈动脉狭窄的问题解决了,脑部供血足,他不再感觉昏昏沉沉了。“幸好及时发现做了手术,不然说不定哪天就脑梗了。”雷老伯很庆幸医生们及时帮他发现并排除了双侧颈动脉暗藏的这些“雷”。
高风险人群
应定期筛查颈动脉
王海洋介绍,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血管功能的减弱,大部分人的颈动脉都会出现斑块,60岁以上的人群多多少少存在不同程度的颈动脉小斑块。另外,颈动脉斑块的形成还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关系密切,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也会加速血管内皮损伤。在一项针对颈动脉斑块危险因素的研究中,研究人员纳入1962年-2018年76项相关性研究,涉及48847名参与者,结果显示:包括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吸烟、代谢综合征、高甘油三酯血症、糖尿病、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在内的9种危险因素与颈动脉斑块的存在有显著相关性。
结合上面提到的9种危险因素,他建议,60岁以上的人群,或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得过脑卒中和吸烟、超重、肥胖等高风险人群最好每年定期筛查颈动脉,发现有斑块狭窄及早治疗,远离脑卒中。
“因为颈动脉主要负责脑部供血,而斑块堵塞血管,可导致脑供血不足、脑部缺氧,进而可能会出现一系列脑缺血症状。”王海洋提醒,高风险人群如果出现头昏、短时间视力丧失、一侧肢体活动不灵、语言障碍等,要警惕颈动脉狭窄问题,应及时到医院做筛查。
支招:
查出颈动脉斑块怎么办?
“一般来说,颈动脉斑块越大、狭窄程度越严重越危险。”王海洋分析说,对于颈动脉斑块狭窄50%以下的患者,无缺血性脑卒中症状,血脂在正常范围以内,可根据斑块的稳定性和用药的风险效益比个体化考虑是否选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但对于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或斑块伴狭窄50%以上者,无缺血性脑卒中症状,无论血脂是否异常,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另外,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饮酒等相关危险因素还要积极干预,及早戒烟限酒,控制好血压、血糖和血脂。但如果颈动脉斑块狭窄超过70%,或者狭窄超过50%、伴有临床症状,就应考虑积极进行介入或手术治疗。
目前,临床上可采用微创的“无支架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这种术式安全性更高、并发症少,而且费用相对较低,被国内外称为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脑梗死的‘金标准’。”王海洋认为,对于具有手术指征的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首选,费用更低,安全性更高,复发率相对较低,而且可避免因支架带来的后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