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科技拟在香港主板上市
记者张一迪报道:近日,“AI四小龙”之一商汤科技递交了上市申请,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
商汤科技与云从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并称为“AI四小龙”。目前,云从在经历了上市审核中止发行风波后,现已顺利过会;旷视科技从港股转战科创板;依图科技的发行上市审核已终止。上市对于成立7年的商汤科技来说意味着什么?
招股书中显示,商汤科技是“人工智能行业亚洲收入第一”的公司。商汤科技在2018年、2019年及2020年营收分别为18.5亿元、30.3亿元、34.5亿元,2021年上半年营收为16.52亿元。招股书显示,商汤科技经调整亏损净额分别为2.205亿元、10.371亿元、8.784亿元及7.262亿元。从盈利方面来看,商汤科技对应净亏损分别为2.2亿元、10.37亿元、8.78亿元,7.26亿元,同比正在不断收窄。
研发投入是影响商汤科技盈利最主要的因素。招股书中提到,公司大量资源被投入包括投建大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以及开发AI芯片和AI传感器等核心产品,此类研发项目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导致负现金流。在对应报告期内,商汤科技研发开支分别为8.49亿元、19.2亿元、24.5亿元及17.7亿元,每年都有过半收入投入研发。
商汤深知技术是立身之本,自2014年创立之初,在研发上的投入只增不减,此次IPO募资中的60%也将用于研发。商汤自主研发并建立了深度学习平台和超算中心,推出了一系列人工智能技术,包括自动驾驶、增强现实、面部识别、图像识别、物体识别、文字识别、医疗影像分析等。截至目前,商汤的软件平台客户超过2400家,技术落地119个城市、30多家车企,以及4.5亿部手机和200多个App;商汤还在2018年启动AI芯片STPU自研,并于2020年开始成功流片并量产。
从场景应用来看,商汤业务主要分为四大板块,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和智能汽车,其中智慧城市业务为商汤贡献了最大一部分收入。商汤在招股书中袒露,公司大部分业务倚赖对公共部门的销售,由于疫情影响,各地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放缓,对公司营收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从投融资方面来看,中国人工智能私募股权投融资市场在2015—2018年期间迅速增长,投资事件数在2018年达到顶峰,“All in AI”一时间成为投资界的热词。从2018年4月到9月,商汤科技接连获得三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22亿美元。人工智能投资热的那几年,业内企业目光所及都是“技术高地”。2019年,我国AI企业的早期投融资事件数(种子/天使轮)自2019年起显著下降,同期战略投资以及中后期投资占比均大幅提升,意味着很多AI企业走入扩张阶段。
冲击IPO的商汤正处在这一时期,开始从资本上积极拓展生态,加码商业化布局。
从商汤科技的募资占比计划来看,研发仍然是重中之重。自研AI基础设施SenseCores也是重头戏,其中10%用于超算中心,10%用于AI芯片,15%用于模型能力提升。还有25%将投入技术模型、产品和产学研,共占募资总额的35%。此外,15%用于业务拓展,投资新兴商业机会以及提高产品及服务在国内外市场的渗透率;15%用于潜在战略投资及收购机会;10%用于运营资金及一般用途。
据介绍,SenseCore AI大装置是商汤科技打造的新型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旨在打通算力、算法和平台,大幅降低人工智能生产要素价格,实现高效率、低成本、规模化的人工智能创新和落地,进而打通商业价值闭环,解决长尾应用问题,推动人工智能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
资本市场沸腾了很多年,相比之下,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落地的脚步走得有些慢。成熟的商业变现模式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无论是商汤科技、依图科技、云从科技还是旷视科技,都在经历从技术研发向商业落地转换的大考。
商汤科技希望通过SenseCore AI大装置“打通商业价值闭环,解决长尾应用问题”,成功上市会加速这一进程吗?还需等待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