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22日讯(记者 杨秀峰)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不时发生,群众深恶痛绝。尽管各地各有关部门综合施策,加大了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打击治理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一领域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复杂。《2020反欺诈年度报告》显示:数据欺诈和网络攻击的风险仅次于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已成全球需要共同面对的风险,数据欺诈和网络攻击致行业损失超千亿元。

10月21日,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作出的系列部署,坚决遏制此类犯罪多发高发态势,同盾科技主办的“助攻反欺诈,科技赋能守安全——数据安全日活动”在北京举行。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王晓伟在会上表示,随着通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也在发生显著变化,犯罪手段与技术不断迭代升级,新型骗术不断涌现。并且,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跨境化趋势越发明显,产业化程度不断加深,案件持续高发多发。今年以来,公安机关坚持破案攻坚,持续开展“断卡”行动,重拳打击跨境诈骗,先后打掉了一大批境内诈骗窝点和黑灰产团伙,抓获一大批从境外回流回国的跨境诈骗犯罪嫌疑人;全面铺开预警防范工作,持续加强精准预警劝阻工作,成功使大量群众避免受骗。当前,随着电信网络诈骗综合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全社会反诈的氛围正在形成。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形势严峻,在刑事犯罪案件中占据很大比重,一些群众的看病钱、养老钱、上学钱被诈骗分子席卷一空,已经成为当前发案最高、损失最大、群众反响最强烈的突出犯罪,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猖獗的情况,国家公安、网信、金融监管等部门立足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和依法治理,侧重前端防范,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同盾科技副总裁、法律研究院院长牛凯在会上表示。

在经济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场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使服务更加数字化、虚拟化,线下业务加速向线上业务迁移,非接触式的网络欺诈日益严峻,欺诈风险始终是经济数字化转型的一大挑战。信息倒卖、盗卡盗刷、薅羊毛、电信诈骗等每年为数字经济带来超千亿经济损失。行业风险从传统网络安全向各类业务安全快速转移,企业将要面临更多来自外部的欺诈和未知威胁。

中国银行大讲堂讲师狴犴说,网络电信诈骗通过精心设计与团伙配合,利用网络平台大数据、网络技术、心理攻克等诱导受害者进行诈骗,其作案组织专业化程度高、隐蔽性强,社会危害性大。网络电信反诈防控应该从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同步进行,重视互联网数据保护,规范互联网数据的使用,提高企业与个人的大数据安全意识,形成全民数据信息安全防控体系,助力构建网络电信反欺诈安全防控体系。

据了解,近两年来,同盾科技作为以“智能风控”“智能反欺诈”为宗旨的科技公司,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力度,把公司大量的人力物力、深度人工智能算法及强大的算力平台投入到“反诈骗、反黑产”的斗争一线,着力帮助客户构建风险防控体系,加固安全防范堡垒,每年帮助客户保护账户安全及交易安全超过200亿次,守护了万亿级别的资金安全。

“作为社会科技力量,同盾科技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助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动,帮助金融机构守护好金库,帮助普通老百姓守护好钱袋子。”牛凯表示,“数据安全是一个宏大的命题,单个公司的力量绵薄而有限,同盾希望通过举办数据安全日系列活动,邀请法律、企业、科研院所等更多界别的专业力量,通过深入交流,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更好地为维护数据安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