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桃走红蕴含“小农业”机遇
有些农产品或细分品类属于特色农产品,竞争力主要在稀缺性,适合以差异化取胜的“小农业”发展模式。发展“小农业”,就要解决标准化程度低、营销方式落后等问题,选好细分方向,提高产品档次,扩大经营容量。特别是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培育区域性公用品牌,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
近日,一种外观颇似烂桃的爆炸桃走红,引得人们尝鲜抢购。爆炸桃的翻红,并不完全因为名字取得好,其背后蕴含着的“小农业”机遇值得品味。要打造特色农业的“限量版”“多剧种”,把好产品变成热销品,让小产品连接大市场更有看头、有尝头、有讲头。
其实,爆炸桃是老品种,培植上也不需要特别的管理技术。上世纪,不少地区都有这种熟后会裂开几道口子的丑桃。随着全国桃产量增长,加之丑桃颜值低、商品性差,人们很少买,也就少有人种了。这几年来,丑桃总体不温不火,价格也上不去。近期,借助网络力量,丑桃改名换姓变成爆炸桃,“虽然难看,却很好吃”成了卖点,销量上来了,这对农民来说无疑是件好事。
我国农产品市场广阔,同类产品价格也相差很大。以西瓜为例,旺季大规模上市后,每斤价格低至一两元。而山东潍坊有一种品牌西瓜,“站”着生长,每个能卖到100元,且供不应求。以柑橘为例,除了久负盛名的赣南脐橙、主打错季销售的川渝晚熟柑橘,还涌现出不知火丑橘、三峡蜜橘等新秀,使得国产高端柑橘成功抗衡美国新奇士橙。可见,可辨识、难复制的产品特色是农产品实质性竞争优势,“小农业”值得做大文章。
长期以来,受农产品供给总量不足困扰,农业发展的重心主要是提高产量。如今,很多农产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不过,从国际来看,我国农业遭遇发达国家占据高端、不发达国家占据低端的两头堵局面;从国内来看,农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很多产品供过于求,一些产品供给不足,尤其是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总体上,还是大路货多,同质化严重,加之缺少经营人才,不少地方即使有好东西也难卖出好价钱。
“多的减下去,少的提上来”,这个简单的道理切中了农业的要义。今天的消费者不再热衷排浪式消费,开始追求新奇特优,愿意为尝新、尝鲜花钱。那些专注于细分市场,“独一份、特别特、错峰头”的产品更受市场欢迎。因此,要使农业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平衡,不妨以“小农业”为抓手,从拼价格到比品质,从靠资源到重内涵,让质量更切合消费需要,增强对市场的适配性和灵活性。
宁咬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种种迹象表明,“小农业”正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此次爆炸桃依托于地方农民的自主创造,收益也主要落入了农民口袋。互联网让一些地方特色的小批量农产品实现了快速可达,不仅带动了农产品加工分级、仓储物流等基础建设,还提升了农民素质、培养了农民网红,他们不光埋头抓生产,还懂抬头闯市场,这都是“小农业”兴起的条件。
更大视角来看,我国有2亿多农户,98%以上是小农户,怎么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大体有两条路:一是,相当多数农产品属于大宗农产品,竞争力主要在成本低,适合以规模化取胜的“大农业”发展路线;二是,有些农产品或细分品类属于特色农产品,竞争力主要在稀缺性,适合以差异化取胜的“小农业”发展模式。而发展“小农业”,就要解决标准化程度低、营销方式落后等问题,选好细分方向,提高产品档次,扩大经营容量。特别是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培育区域性公用品牌,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市场变化,小产品也可能会变成大路货。这就对种养规模和市场前景的合理预判提出了要求,需要农户和农产品经营者不断探索新蓝海,不盲目跟风,尽量避免此前纸皮核桃产能过剩之类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