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正能量的“流量密码”
2021中国网络媒体论坛11月24日至25日在广州举办。昨日,2021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开启,同时,首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展示会开幕。据悉,首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展示会,是我国首次以网络传播为主题的大型线下展会,荟萃了从中央新闻单位到县级融媒体中心及大湾区内的新媒体、互联网企业在内的40家单位,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昨日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新成果参展。
展示会上,有大量的媒体文化传播实践案例和项目被展出,让文化“活起来”;媒体在虚拟主播领域的探索呈现百花齐放姿态,Al主播的靓丽身影多处可见。
同时,技术、责任、内容三个平行论坛以及超高清公共服务网络传播研讨会举行。三个平行论坛上,各位与会嘉宾交流思想、探寻路径,共同把握网络传播大势、谋划全媒体传播未来,履行使命、开创新局,找寻正能量传播的“流量密码”。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邓潇丽、黎慧莹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雪明(除署名外)
广州日报深度融合发展新成果亮相
首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展示会,是我国首次以网络传播为主题的大型线下展会。该展示会荟萃了中央新闻单位、地方新闻单位、知名互联网企业、县级融媒体中心及大湾区内的新媒体、互联网企业等40多家单位参展。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新成果参展。
据悉,近年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不断改革创新,推进“移动优先、精品党报”,其中,由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负责运维的广州市区融媒体云平台及新花城客户端致力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融媒体枢纽平台,这是广州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打造新型传播平台的标志性成果。
亮点一:
“两个中心”融合建设 全力打造“广州样本”
从一张报纸成长到现在,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已构建起以广州日报、新花城客户端、广州日报微博微信微视频、广州日报客户端、大洋网等为骨干的“报+网+端+微+院+库”一体化生产的融媒体方阵。广州日报已连续四年在《全国党报融合传播指数报告》中位列地方党报第一名。
广州日报充分发挥融媒体“链接能力”。融媒云平台链接了广州2200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推出乡村振兴大讲堂、新思想讲堂、粤菜师傅培训等系列直播550场,受众约7000万人次;推出志愿服务平台,入驻志愿队伍375支12083人,开展活动1131场次。广州日报融媒体中心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线上线下联动助力基层治理获得肯定。
另一方面,融媒体赋能11个区级融媒中心聚合广州局委办融媒,打通中央、省、市、区、街道五级传播网络,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此外,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还首创微社区,扎根社区,覆盖11个区144个街镇,拥有400万本地家庭用户,健康、教育、养老、粤菜师傅、羊城家政等身边服务一键直达。
亮点二:
全新打造720度全景观光平台
5G时代,广州日报通过便捷式的传播技术,互动式的参与方式,不断满足新形势下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群众提供新的文化体验和精神享受。
2019年,“广州日报 5G融媒体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通过5G+VR、5G+AR、5G+无人机等技术和设备,提供全新的、多方面的5G应用场景。近年来,广州日报不断创新传播形态,移动直播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有益探索。例如,在2017年推出“花开盛世——广州日报全球跨年大型直播”,全景式播报全球跨年欢乐图景。
如今,广州日报还创新式通过市区融媒+城市融媒联动,充分利用新技术,运用5G+VR慢直播形式,全新打造出24小时720度全景观光平台,如24小时直播广州CBD一江两岸、从广州塔俯瞰“城市客厅”、“慢”观横琴金融岛,探秘阳江海陵岛,创新通过5G消息传播新渠道线上云逛景,让观众沉浸式体验中国城市之美。
媒体新技术让文化“活起来”
人在画中游、云游敦煌、数字大运河……在首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展示会上,有大量的媒体文化传播实践案例和项目被展示,通过新的媒体技术,用户可以“穿越”古今,来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化之旅。
新华智云在展示会中展出了“一录微影棚”设备。这是一款集视频智能生产与传播于一体的互动设备,用户可以根据互动屏上的提示与设备进行互动体验,最后通过扫码,不到2分钟即可生成可传播的个人专属短视频。
记者走入该设备的互动区域,朝着屏幕轻轻挥了挥手,便“来到”了江边,随后“登上”了一叶扁舟。仅10多秒,扁舟便越过几重山水,记者从河流的上游抵达下游,完成了一场游江之旅,沿途绿柳成荫,好不惬意。除了能实现“人在画中游”外,该设备还可以实现IP互拍、脸谱变换等交互游戏体验。
展示会现场另外一款“云游敦煌”的小程序游戏,则可以让用户足不出户,仅通过手机,便可以轻松游览敦煌的超过2000多幅壁画彩塑以及超过200个洞窟。
虚拟主播领域探索百花齐放
AI技术、云技术、VR技术在媒体内容生产中运用得日渐深入和成熟,不断赋能媒体内容生产。新业态层出不穷。其中,各家媒体在虚拟主播领域探索成果颇丰,首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展示会上,Al主播的靓丽身影多处可见。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AI主播——小晴,形象靓丽,目前已经被成熟地运用到日常的新闻生产中。“小晴”也是广州日报在2020年初开展全媒体疫情报道的“利器”。
记者看到“小晴”在播报新闻时,跟真人主播基本看不出区别。这套系统是建立在对真人主播的声音、形象等进行采集的基础上,然后通过机器深度学习、建模而成,只需在后台输入任意文本,即可生成一段主播播报新闻的视频画面。
北京卫视的AI主播可实现实时互动,用户可以发出指令诸如“你的名字是什么?”“北京冬奥会吉祥物是什么?”等指令,便可以实时和“她”进行互动。“牛郎恋刘娘,刘娘念牛郎,牛郎年年恋刘娘,刘娘年年念牛郎,郎恋娘来娘念郎……”工作人员发出“绕口令第一关”指令后,AI主播立刻开始说起了绕口令。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一款真人数字AI主播,以电视台的主持人为原型建模而成。
华智云——元宇宙第一新闻主播则是数字虚拟IP,掌握了主持、唱歌、跳舞等特殊技能。
三个平行论坛亮点逐个数
技术论坛:创新技术重构媒体内容生产
技术论坛上,华为云首席战略官黄瑾以“+AI,构建虚拟数字世界基础设施”为题进行网络前沿技术项目路演。虚拟数字世界基础设施怎样赋能业界以产出更好的媒体内容?
在黄瑾看来,可以关注几个层面:第一是媒体网络。全球要构建一张低时延、体验好的媒体网络作为媒体内容生产的基础;第二是媒体引擎,让更多技术和能力赋能媒体创作过程;第三是思考如何让媒体内容生产过程变得更为高效;第四是思考如何让媒体内容生产体验从PGC(专业制作内容)、UGC(用户生成内容)到AI技术下的内容生产,逐渐落到各个场景里。
在媒体内容生产层面,据黄瑾介绍,华为云刚刚发布了云上数字内容生产线,将影视制作的拍摄、剪辑、建模、绑定、驱动、渲染、合成到分发的全流程,在云上进行重构,并实现全流程自动化,让大片内容制作周期从数年缩短到几个月。
责任论坛:算法正成为一种新的“把关文化”
“我们非常深刻地意识到算法正成为一种新的‘把关文化’。” 国家高端智库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志安介绍,在2016年以后,推荐算法成为大部分人获取内容的推荐机制,成为更有效的个性化内容分发机制。
在互联网中,当你喜欢阅读某些方面内容时,平台会通过一些数学算法向你不断推荐你可能喜欢的内容,那便是推荐算法。“推荐算法提升了内容分发的效率,但同时也造成信息获取渠道的收窄,海量信息丰富了内容消费的类别,但同时也造成重点信息的缺失。” 微博首席执行官王高飞表示。而百度副总裁、总编辑张东晨也认为,推荐算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的“信息茧房”,在用户和有价值的信息之间增加了障碍和壁垒。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国家网信办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如果用户选择关闭算法推荐服务,那么该应用程序应该立刻停止提供算法推荐服务。张志安表示,如果用户能够选择关闭算法推荐服务,那么将会降低个性化信息的分配效率和用户体验。但张志安认为,这恰恰能为监管给出更多的可选项,一方面要平衡重要的实质内容,另一方面要把算法作为智能技术,让主流引导更有效。
内容论坛:正能量的内容要用年轻人的语言去传播
新华网董事长、总裁刘健建议,媒体要主动到主阵地的最前沿去、到年轻人的聚集地去,在群众中间引导群众,在网民身边服务网民。腾讯公司副总裁陈勇则认为,如果说流量是枝叶,连接就是根系。只有不断创新技术、内容与用户之间的连接形态,不断丰富连接场景,才能推动正能量的流量生态走向壮大。
“年轻人特别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我一直认为传统文化复兴的工作重点在于年轻人。” 哔哩哔哩董事长兼CEO陈睿表示,很多主旋律的内容就需要用年轻人他们听得懂、熟悉的语言来传播。像传统文化要让年轻人演绎和参与,这样才能持续具备生命力。
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主任丁伟认为,媒体要保持年轻的态度,要和年轻人玩到一块。“会玩,和用户一起玩。”他分享说,近年来,人民日报在社交媒体上最宝贵的一点收获,就是实现了与“90后”“00后”的连接,成了他们的伙伴。
他解释说,“会玩”一方面体现为创新创意,表达新、形式新,带给用户不一样的体验,“先觉得‘有意思’,才会感到‘有意义’。”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对年轻人行为特征、互动心理的敏锐感知,及时发现潮流动态,面对新现象、新趋势,能够及时赶上巧妙结合,有效借势。
广州千架无人机表演亮相2021中国网络媒体论坛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方晴)11月24日上午,2021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广州开幕。来自政府、学界、业界的嘉宾将围绕“发展与秩序·让大流量澎湃正能量”这一核心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从2001年举办第一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至今,中国互联网产业和网络媒体走过了蓬勃发展的20年。作为国内网络媒体界最高层次、最大规模的专业论坛,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为政府、业界、学界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了中国网络媒体的健康发展。
24日晚,广州海心沙上空,1000架无人机腾空而起,点亮一方天际。来自广州穿越千机的无人机列队变换出15个队形,以天为幕,以光为笔,为本届论坛的主题画上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