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食品安全热点二:过氧化值超标是“哈喇味儿”的罪魁祸首吗?
图为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脂质营养与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王兴国。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6日讯 1月6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中国经济网协办的“2021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京召开。很多消费者发现,放置时间长的饼干、糕点、食用油、瓜子及坚果会散发出一种“哈喇味儿”,其实,这是由于食品中油脂被氧化了。作为衡量食品中油脂被氧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过氧化值超标引发着社会担忧。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脂质营养与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王兴国指出,过氧化值是反映食品中油脂氧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食品的过氧化值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升高。同时,过氧化值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风险。
过氧化值超标成为食品抽检重灾区
中国经济网舆情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1月1日至12月10日共监测到与“过氧化值”相关的纸媒报道1001条,新闻网站文章6.4万余篇,手机APP消息5.3万余条,微信公众号文章4.4万余篇,微博原发、转发6.5万余条,博客19篇,论坛发帖1999条。
从舆情话题趋势图可以看出,全年关于加工食品中过氧化值超标问题都有一定的舆情关注热度。11月1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在网络上引发讨论,13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其中涉及过氧化值超标问题。
从事件地域声量排行图可以看出,山东、重庆、广东、河南、安徽、上海等地区相关舆情热度较高。
购买时关注产品标签 低温、避光、隔氧贮存
王兴国教授认为,食品生产企业应根据不同食品的特点和生产目标,选择优质原料,优化工艺参数。对富含油脂的食品,更要严格采取隔氧、除氧和添加抗氧化剂等方式延缓油脂氧化。同时,合理评估产品货架期,确保流通环节的稳定性。
他建议,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首先应注意查看外包装信息,重点关注生产日期、保质期以及贮存条件。从平衡膳食的角度看,应适量、合理摄入富含油脂的食品,不宜过多或过少。《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一般人群每日脂肪供能比应控制在30%以下,植物油的摄入量为25克左右。
消费者在购买食用油和富含油脂的食品后,应将其贮存在低温、避光、隔氧环境中。同时,应尽量选择小包装食品,或者有单独小包装的大包装产品,一次拆封未食用完的食品应将其密封、包装好放回避光、阴凉处。
相关链接:
【专题】2021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