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冬季运动项目运动员分级》新国标发布 保障我国冬残奥会“全面参赛”
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24日讯(记者 佟明彪)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批准发布了《残疾人冬季运动项目运动员分级》国家标准(GB/T 16931-2022)。中国经济网记者获悉,本次发布的新国标系统提出了6个项目的运动员分级要求,保障了我国残疾人冬季运动项目在2022年冬残奥会上“全面参赛”,今后也将为开展残疾人冬季运动项目竞赛分级和选拔残疾人冬季运动项目运动员提供指导。
新国标新在哪?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早在1997年我国就针对残疾人冬季运动项目发布了《残疾人冬季运动项目运动员医学和功能分级标准》(GB/T 16931-1997)国家标准。近年来,随着残疾人冬季运动的快速发展,冬残奥会的项目已扩充至6个大项、80个小项,各项目的级别设置和分级规则也有所调整。据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副司长徐长兴称,为进一步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会同民政部、中国残联,组织全国残疾人康复和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1997年版的国家标准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残疾人冬季运动项目运动员分级》国家标准。
相比1997年版的国家标准,新国标的调整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科研信息部部长黄莹介绍称,一是与国际惯例保持一致,将原标准“医学和功能分级”一词,简化修订为“分级”。二是对原标准中残疾人高山滑雪和北欧滑雪项目分级标准进行修订,并增加坐姿分级标准。三是新增了残疾人单板滑雪、轮椅冰壶和残疾人冰球3个大项分级规则标准。四是增加了“术语和定义”、增加了“附录A残疾人冬季运动项目运动员合格的损伤类别”、“附录B残疾人冬季运动项目运动员分级评估方法”等内容,对如何执行正文的条目进行补充说明,使标准更具操作性。
据悉,本标准在近年来的全国残疾人冬季项目锦标赛和全国残运会期间试行,并作为国内各省市开展残疾人冬季运动项目竞赛分级和选拔冬季项目运动员的基本标准得到广泛应用。
新国标保障我国在2022年冬残奥会上“全面参赛”
“现在,2022年冬残奥会备赛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我们将参加全部6个大项的比赛,该标准的制定与发布为我国残疾人运动员参加这次冬残奥会,以及会后持续开展残疾人冬季运动和参与国际残奥会相关项目比赛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残联体育部副主任勇志军表示。
据悉,本次发布的新国标,参考了国际残奥委会冬季项目分级规则,系统提出了6个项目的运动员分级要求,具体包括残疾人高山滑雪项目、残疾人单板滑雪项目、残疾人越野滑雪项目、残疾人冬季两项项目、残疾人冰球项目、轮椅冰壶项目,涉及肢体残疾、视力残疾等不同残疾类别,保障了我国残疾人冬季运动项目在2022年冬残奥会上“全面参赛”。
同时,新国标还将在我国残疾人冬季运动规范化发展,残疾人体育技术人员培养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为我国冬季运动项目的长远发展起到支撑作用。
发挥标准化作用 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
“我们希望,通过一项项有温度、有实效的标准,能够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 徐长兴表示,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中,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部分,专门对残疾人服务标准化工作做出部署。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相关标准化工作,目前已经发布了残疾分类分级、盲文、残疾人康复、残疾人体育、残疾人托养等领域的国家标准近200项。并在刚刚印发的《2022年国家标准立项指南》中将残疾人康复、残疾人就业等残疾人服务标准作为2022年国家标准的重点支持领域。同时,已经支持上海市浦东新区、江苏省南京市开展了重度残疾人养护、残疾人托养等方面的标准化试点建设工作。还将积极推动残疾人领域标准化国际交流合作,比如在残疾人康复器具领域继续加大采用国际标准的力度,构建与国际标准兼容的标准体系等。
民政部社会事务司一级巡视员徐建中表示,目前我国残疾人事业标准化发展的总体情况是队伍比较充实,体系比较完善,作用比较明显。下一步还将加快残疾人康复服务、残疾人文化体育、无障碍建设等领域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加大团体标准供给力度。制定一批普适型和智能型康复辅助器具产品和服务标准,重点支持具有人工智能、3D打印、互联网+、大数据、VR/AR等先进技术的创新性产品类团体标准项目,快速反映市场需求和创新需要。同时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基础标准为支撑、产品标准和服务标准为主体、管理标准为抓手的残疾人事业标准体系框架。加大国际标准采用力度,力争将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保持在90%以上,推动实质性参与残疾事业领域国际标准制修订取得更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