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现代家庭题材剧《心居》开播了,几场家庭大聚会的戏,让观众感到“窒息”:都市精英姐姐顾清俞喜欢插手已成家弟弟顾磊的家事;为了打消媳妇冯晓琴买房单过的念头,公公请来七大姑八大姨演戏劝退冯晓琴;七大姑八大姨中的一位打冯晓琴妹妹的主意,让她去自己儿子家当保姆……很多网友深有体会地表示拥有“同款亲戚”。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告诉记者,亲戚之间很容易疏忽和模糊“边界感”,不妨试试“远而不疏,近而不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家人边界感的模糊,源于依赖惯性

《心居》的故事背景设在上海,一个普通的大家庭,四代同堂,冯晓琴是外地媳妇,全职主妇,老公顾磊是个软弱的中年男,老公的姐姐顾清俞是单身都市精英。而顾清俞有些过度参与弟弟小家的生活,比如弟弟家孩子想要名牌背包,冯晓琴买了个高仿的,于是顾清俞给买了一个真的。弟弟遇到大事小事都会习惯性向姐姐求主张,姐弟俩和父亲还经常避开冯晓琴在小房间开小会讨论弟弟家的事。

姑嫂矛盾的难解,不少网友表示有切身体会,有位网友说,自己刚做完月子,加上疫情居家,好不容易出门放风了一会,结果回家迟了一些,就看到大姑子和小姑子在小群里说自己闲话,心里拔凉拔凉的。

对此,袁勇贵主任分析表示,这应该是长期形成的局面,在一个大家庭里,谁的性格要强,谁的学历、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相对较高,就很容易决定他在家庭里像一个“大家长”一样的存在,家里的大事小事,他可能都会参与进来并发表决定性意见,慢慢的,家里人就形成了一个惯性,“有什么事情都会先问他,有什么事情都会听他的,他就成了主心骨”。然后,这个主心骨就会渗透到家里人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边界感自然就模糊甚至消失了,“因为家里人一有什么事情,都会惯性地第一个想去找他解决”。

“为了你好”还是“指手画脚”?

在《心居》中,很多网友还截出了一段剧情画面,表示“这段最绝”。记者看到,是剧中七大姑八大姨中的一位,她有个儿子,攀高枝娶了一个局长家的女儿,买了豪宅,得意得不行,各种炫耀后意犹未尽地向冯晓琴提议,让冯晓琴的妹妹(也是外地人,在便利店打工,借住在冯晓琴家)到儿子的新家当保姆,甚至表示这是为了她妹妹好,钱不会少给,气得冯晓琴妹妹夺门而出。

为此,《心居》再次让我们看到,家庭大聚会里面常见的尴尬:不同价值观、不同生活理念的人在同一张桌上吃饭而常常话不投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亲戚之间也没有边界感。

该剧开播以来,已经衍生出很多话题,其中一个便是“你有同款亲戚吗”,记者看到,很多网友表示这些画面非常真实,“《心居》中的这些七大姑八大姨简直就是我家亲戚,我今年过年走亲戚,他们围坐一圈,与其说是为我的事出谋划策,倒不如说是指手画脚,我稍有些不乐意, 他们就说‘我们这么苦口婆心,还不是为了你好’。”

对此,袁勇贵主任分析表示,他在工作中遇到过很多类似家庭矛盾,这跟传统家庭观念有关,“不少人可能还记得,以前家里遇到了什么事,不是寻求正当途径解决,而是找舅舅”,所以这就很好理解顾爸爸发现顾磊小家庭的问题后,询问他的兄弟姐妹,而且也可以分析出,顾爸爸应该不是第一次找他们来处理自家的事,这个习惯也是长期形成的,潜意识里就认为这事应该大家庭里的人一起来管管,同时,他肯定也会去处理七大姑八大姨家的事,一样打着“为了他们好”的牌,这里面有一种老派的集体感。

事事代办,反而会让家庭矛盾升级

袁勇贵主任告诉记者,从小建立边界感,对一个家庭来说是很重要的。简单来说,如果家长从小就没有对子女建立一定的“边界”,那么就算子女上大学工作了,家长还可能一直在操心他的吃饭、穿衣甚至恋爱等问题,那么子女潜意识里也就觉得自己仍是孩子,就很难建立责任感,也很难独立,甚至不愿意上班,等着啃老。而且更严重的是,当子女的边界被父母经常性地打破,他们很可能也会变成一个常常突破他人边界的人。

所以说,家长对子女在“管”的方面应该是“有限的”。比如,孩子到了能自己吃饭的年纪,就让他自己吃饭;能独立上学了,就应该让他一个人去上学,但凡他能够独立处理的事务,就让他自己去做,如果家长总是代办,不设限的话,关系反而会乱成一锅粥,矛盾和冲突也将随之升级。

“远而不疏”是能力,“近而不入”是智慧

从网友们的反馈来看,在他们的生活里,不乏那种随意插手别人的“家务事”、随意点评他人的喜好、动不动就给人灌输“大道理”的亲戚朋友,成年人那种模糊边界的观念已经形成了,这种情况又该如何不伤和气地把边界建立起来呢?

对于这个问题,袁勇贵主任表示,当一个人缺乏边界感,常常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强行跨入他人的界限,他的建议是:“远而不疏,近而不入”。

袁勇贵主任表示,成年人遇到这种问题,还是开诚布公比较合适,“很多人应该深有体会,家庭矛盾有外人介入时,很容易出现更多口舌和拉偏架,反而会加深矛盾冲突,把这些要害都坦诚说清楚。”要让亲戚和自己都清楚“近而不入”,没有边界感的话就找不清自己的定位,就容易越界干涉,自以为是好意辛苦操劳,实际是对别人私人空间的冒犯;“远而不疏”,边界感不是情义上的距离,不是不管不顾,而是对别人的尊重和对自己的自爱。他进一步表示,“远而不疏”是能力,“近而不入”是智慧,也需要平衡和掌握好火候。